淡水虹鳟成功打入海水三文鱼团体?再爱三文鱼也要跟它说再见了

2018-08-17 18:42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一条关于三文鱼的新闻在网上炸开: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


  网友纷纷表示:这哪里是三文鱼了!明明就是改名换姓的淡水虹鳟!


  淡水鱼不可生食是人所皆知的常识。


  虹鳟原本是种更适合熟食的淡水鱼,却被奸商拿来玩文字游戏,一步步改头换姓:淡水三文鱼→三文鱼,搬上餐桌当刺身卖给民众吃。


  事实上,这可不仅仅是“识鱼不慎”买了假鱼的问题,还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


  就在网友们觉得我们三文鱼会进行一番整改,我们可以吃上放心吃上真正的三文鱼时……


  01


  虹鳟鱼被列入生食三文鱼了


  8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一条消息:《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单位共同起草的《生食三文鱼》标准正式发布。


  根据该标准,“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这应该是今年有关三文鱼新闻的“第二炸”。


  这个团体标准是什么意思?


  所谓团体标准,是由社会组织(比如协会)和几家企业自己定、自己发布的标准,并不是强制性或推荐性的国家标准,也不是行业标准,而其立意初衷是侧重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02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将虹鳟定义为三文鱼


  那虹鳟到底属不属于三文鱼?


  三文鱼一词源自“Salmon”,最早人们用拉丁语中的“salmo”(奋力跃起的意思)来称呼北大西洋的一种鱼,这种鱼每年洄游到欧洲沿岸的河流上游产卵,途经瀑布便奋力跃过。后来分类学之父林奈把这种鱼的学名形象的定为“salmosalar”,即现在鲑鱼属的大西洋鲑。


  在国内,当人们在市场上想买“三文鱼”的时候,通常是指大西洋鲑。在英文里“Salmon”还指大马哈鱼(太平洋鲑)属的很多种鱼,这些鱼英文名里都有“Salmon”,而虹鳟的通用英文名是rainbowtrout,所以“Salmon”通用名概念中,虹鳟被排除在外了。


  就连美国FDA也明确指出,虹鳟不许叫三文鱼。FDA明文规定:“虹鳟”的学名是Oncorhynchusmykiss,通用名为RainbowTrout。在市场交易中,商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三文鱼”(Salmon)、“银红点鲑”(SilverTrout)、“美国红点鲑”(BrookTrout),因为这将产生“误导”。


  其实“淡水三文鱼”这个名词的组合本身就很怪异和滑稽,这绝不仅仅是翻译的问题,而是一个充满了商业利益的故事。


  国内是大约在十年前开始大规模养殖虹鳟,但是销路不佳。后来有人想到了一个主意,把虹鳟当作三文鱼来卖,切成生鱼片吃,于是销路好了起来。


  不仅有的餐馆用虹鳟冒充三文鱼,超市卖的三文鱼肉或制品有时也用虹鳟肉冒充,原因很简单:产量很高,供大于求,价格比三文鱼低很多,商家们便通过炒作“淡水三文鱼”的概念从中牟利,在很多旅游景区甚至卖出了远高于三文鱼的价格,并且虹鳟的白化个体经人工选育繁殖后并不少见,所谓的金鳟也不比普通虹鳟金贵。


  03


  再一次科普:淡水鱼寄生虫超乎想象


  你觉得是不是真正的三文鱼无所谓、口感差不多就没事?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淡水鱼身上寄生虫的厉害……


  相比海鱼,淡水鱼的寄生虫检出率要高得多,不仅是淡水鱼类,河蟹、河虾等河鲜产品中携带的寄生虫也很多,生吃、腌吃、醉吃都不安全。


  这些寄生虫中,华支睾吸虫是中国最常见的。


  目前世界上约有3500万人受到此寄生虫侵扰,而中国人又占总数七分之三,其中又以两广地区最为严重。2008年的一份研究显示广东感染率高达16.42%(果然不负“全国最敢吃”的称号)。


  其幼虫可以寄生在淡水鱼、螺、虾体内,动物或人类通过摄入生的、未煮熟的、盐渍的、腌制或烟熏的淡水鱼获得感染,在肠道孵化后爬到胆管,偶尔也寄居于胆囊或胰管。


  比起会在体内乱跑的寄生虫,华支睾吸虫似乎“乖”多了,但可别因此小看了它。


  其感染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可能是非感染者的15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更是将华支睾吸虫(感染)列为一类致癌物之一。


  大多数感染者最初没有症状,急性症状常在食用受感染的鱼类后10~26日出现,并持续2~4周,特征性表现为高热、厌食、腹痛、肌痛、关节痛、荨麻疹;而在慢性病程中,常并发梗阻性黄疸、胰腺炎、胆管炎、胆管性肝炎,甚至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恶性程度高且很难治愈,47岁的著名导演李大为正是因胆管细胞癌离世。


  此外还有颚口线虫、绦虫,它们就是那类不安分、会乱跑的寄生虫。


  吃口鱼只是一两秒的事儿,但要解决吃进去华支睾吸虫可需要几个月,更别提会乱窜的绦虫和颚口线虫了,跑到哪里祸害哪里。


  对付这些寄生虫,吡喹酮是目前常用的驱虫药,其他替代药还包括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但对于重度、长期存在感染的患者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需要额外的干预措施,包括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取出虫体等。


  如果严格地看待,不仅淡水鱼,曾经在淡水、半咸水里生活过的海鱼也不适合生吃,这甚至包括洄游阶段的野生三文鱼。


  海捕的野生三文鱼也可能感染异尖线虫和裂头绦虫。好消息是这些寄生虫生物组织复杂,对低温冷冻不耐受。正规渠道进口的海鱼通常都按规定进行低温急冻处理(通常为零下35摄氏度冷冻15小时或零下23摄氏度冷冻一周),所以生食相对安全。


  人工养殖的三文鱼网箱上还架有隔离鸟类的设施,阻断了寄生虫通过鸟粪传播的途径,所以安全系数更高。野生三文鱼口感好,人工养殖的三文鱼更安全。


  04


  虹鳟实在不能生吃,可是怎么区分?


  这俩鱼怎么区分?


  两种鱼的外观虽然很容易区别,但是用饲料染色的虹鳟肉却能乱真,光看肉块,即使是水产专家也未必能看出来。


  以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发出通过基因检测区分三文鱼肉和虹鳟肉的技术。当然,这种技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没有意义。


  也就是说,外形、体格还是有些不同的,但切开后……


  崩溃,很难区分!


  所以,以后大家想生吃三文鱼一定要看清来路,一万次确定是三文鱼后再食用,别的时候还是煮熟了吃吧~


  别忘记转给你那些嗜海鲜如命的家人朋友!